我国生物制药在政策引导下高速发展
发布日期:2014-08-09
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将对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带来极大的利好。这也是继08年9月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大新药创制”启动以及09年国家出台《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之后又一项对我国生物医药带来利好的政策,未来我国生物医药将得到高速的发展。
专家指出,除了以上对生物医药的扶持政策,如今最引人注目的当属《20102015年生物医药产业振兴规划》。生物医药十二五规划由发改委牵头,工信部、财政部、科技部等部委参与,其发展重点将落在基因药物、治疗性疫苗、小分子化学药物等。
据了解,新的生物医药产业振兴规划将在年底出台,出台后将引领我国生物医药产业走向一个新的台阶。专家指出,正是由于这些政策的刺激使得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在短时间内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09年,我国生物医药产业总销售收入达到了753亿元,其利润增长率高达70%,而这样的规模在我国整个医药产业中所占的比重仅为10%,这不仅说明了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迅速,也说明了我国生物医药产业仍然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行业专业分析报告指出,虽然我国生物医药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仍然需要注意一些问题,包括研发经费不足、缺乏与研究院和高校的广泛合作、缺乏产业化机制、科研成果的转化率偏低以及生物医药人才匮乏等等。只有在这些方面都取得突破,我国生物医药产业才能更加快速的发展。由于我国制药行业处在转型升级时期,药品质量的提高及新型药物制剂的发展,对新型药用辅料的需求将大幅增长。因此,药用辅料的质量问题成为了行业关心的热点所在。
目前,国家有关部门已将越来越重视药用辅料行业的发展。在工信部发布的医药工业“十二五”规划中,“加强新型药用辅料的开发”被作为当前的主要任务和重点发展领域。
由于相当多的制药装备生产企业不具备试验条件,寻找最佳工艺路线与高效的困难多,难度大,使得部分制药装备的先进性潜能不能即时有效地发挥。
除此之外,现在部分制药装备企业步入竞相压价销售的误区,出现了零首付、使用后再付、低于成本价销售等情况,产品利润低导致企业资金周转困难,更无力投入技术开发与创新,对企业、行业的技术进步健康发展不利,一些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偷工减料,低档配置,出现了不能确保整机质量和售后服务差等弊端,降低了我国制药装备的国际信誉。
我国西成药、医院的诊断治疗设备等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增幅明显高于原料类产品,在出口总额中的比重大大增加,其前景十分广阔,但是我国医药外贸行业转型升级仍面临诸多挑战。因此,其他医药企业仍需要坚持不懈努力。要通过提高质量标准,给跨国制药公司做供应商,不断提升产品的质量和口碑。